2023年3月23日,胡润研究所发布了《2023胡润全球富豪榜》。其中,山东信发铝电集团的实际控制人张刚以950亿人民币的财富位列榜单第136位。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上榜也意味着张刚和他的家族打败了魏桥集团的郑淑良家族,成为了新的山东首富。
张刚为人低调,很多人都没有想到,身价近千亿的他竟然是一位不折不扣的80后,还是一位“创二代”。
今天我们就走近这位山东首富,看看他是如何在父辈手中接过企业,又是如何带领企业前进的。
(相关资料图)
要说张刚,就要从张刚的父亲张学信说起。
张学信15岁就成为了茌平县郝集乡刘庄村的教师,教了两年书后,因不满足安逸的生活状态,他从村庄来到了县城,寻找更多的发展机会。很快他就在拖拉机站找到了工作,站长一当就是八年。
二十五岁时,张学信又去往热电厂工作,并凭借着出色的工作能力从生产科科长升到了热电厂厂长。
1986年10月,张学信创办了茌平信发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的职位,并通过努力将信发做大做强,最终成为一家集发电、供热、电解铝、氧化铝、碳素、氟化盐、中高密度板,味精、铝深加工等十大产业链条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
2012年,张学信宣布卸任,年仅31岁的张刚正式从幕后走向台前,挑起了企业管理重担。正所谓虎父无犬子,作为张学信的儿子,张刚当然也有着充足的血性和斗志。
学生时期,张刚顺利完成了在西北工业大学的学历,又在澳大利亚中央昆士兰大学拿到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各门成绩都很优秀。
但仅仅有漂亮的成绩仍然不够,企业管理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想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企业经营者,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思想素质,还要有适应环境的应变能力、预测能力、公关能力。
张刚也深知这一道理,从小就在企业内长大的他,知道工业产品生产的不易,这一些改变消费者方方面面的东西要生产出来不只需要工人的辛勤劳动,对于管理者素质要求也更高,如何团结工人,如何掌握企业是张刚从小便思索的问题。
所以在张刚从父亲手里接过企业前,他先深入了信发基层,从各个不同的岗位做起,熟悉了有关企业的一切,对于什么是实业、什么是脊梁也有了更深的认知。
除了踏实肯吃苦外,张刚还从父亲张学信那里学习到了简朴的作风。在坐拥千亿资产后,张学信仍然过着朴素的生活,他常年穿一件纯白衬衫,不戴名贵的手表,腰带上总是别着一个装手机的小包,里面装着他那部价值200元的三星老款手机,脚下蹬的一双皮鞋也总是旧的,有时候甚至是开胶的。
张刚也是如此,朋友圈里富商们各个都住上了豪宅、开上了跑车,但张刚并不为之所动,他学习父亲,穿朴素的衬衫或者休闲装,丝毫不矫饰自己,也住在小小的职工家属院里,与普通职工同吃同住。
在张刚接手信发集团后的几年,信发集团虽然没有出现在山东民营企业百强、中国民企500强、中国企业 500强等榜单上,但实际上,以信发集团的规模,早有资格跻身世界500强。2021年,信发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312亿元、利税274.1亿元,去年产值预计将达到3000亿元,利税超过300亿元。
信发集团发展越来越好,张刚也在有意将信发集团往民族企业的方向上发展。近年来信发集团多次与政府合作。如2018年与阳泉市政府联合,在电解铝、铝材精深加工等方面深化合作,大力助推了阳泉市的产业转型。
除此之外,张刚也在一直带领信发集团做慈善。疫情期间,信发集团向中国红十字会捐赠1320万元,捐赠84消毒液516吨,孝义信发公司捐助护目镜100副,广西信发公司给靖西市政府捐3M1621型防起雾防护眼镜1000副,3M6800型全面防护面罩、医用口罩500多个。因为这些慈善行为,张刚还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东省劳模等荣誉。
可以说,张刚打破了大众对富二代的刻板印象,他不仅带领着信发集团一直走上坡路,还承担起了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感,是当之无愧的华商青年领袖。